为啥政策越给力炒股配资官网首页,买房人越犹豫?真相在这
6 亿栋房屋压阵,房价还能跌多久?关键看这个
别被‘小阳春’忽悠,房价止跌的信号是这个
政策救市不是抬房价,是为了这两个核心目标
最近不少人刷到楼市新闻会犯嘀咕:今天这个城市降首付,明天那个城市给补贴,政策一茬接一茬,可打开二手房 APP,报价还是一天比一天低。有朋友发来截图,说自己买的房子总价 120 万,贷款还剩 80 万,现在同小区挂牌价已经跌到 75 万,“感觉每月还贷像在给银行‘白送钱’”。
这种 “政策越给力,房价越往下” 的现象,到底是怎么回事?真像有人说的 “救市没用” 吗?其实未必。要弄明白这个问题,得先想清楚:政策到底在 “救” 什么?
咱们先从银行的角度看。银行怕的不是房价跌,是 “断供”。就像前面那位朋友,房子现价 75 万,贷款还剩 80 万,这时候心里肯定不平衡 ——“我再还下去,最后房子归银行,我啥都没有,图啥?” 这种心态一旦蔓延,断供的人多了,银行坏账堆起来,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
政策的第一个作用,就是给这种心态 “踩刹车”。比如下调利率,让每月还贷压力小一点;放宽还款期限,给暂时困难的家庭喘口气的空间。这些不是为了让房价涨回去,而是让大家觉得 “还贷还算值”,别轻易放弃。数据显示,去年全国法拍房数量同比下降 15%,说明这种 “稳预期” 的效果正在显现 —— 只要还能扛,多数人不会选择断供。
再看开发商。这两年不少房企日子不好过,手里的房子卖不出去,资金回不来,工地就可能停工。烂尾楼一多,不光买房人遭殃,上下游的建材、装修、家电行业都会受影响。
所以每年二三月份的 “政策密集期”,还有个隐藏作用:帮开发商 “走量”。比如把首付降到 20%,年轻人踮踮脚就能上车;给首次购房的人发补贴,相当于 “变相降价”。这些政策不是为了 “抬价”,是为了让观望的人觉得 “现在买挺划算”,把全年的购房需求集中释放一部分,让开发商收回现金,把项目做完。
去年某新一线城市,三月出台 “购房补贴 3 万” 政策后,当月新房成交量环比涨了 30%,不少停工的楼盘因此复工。这种 “短期刺激” 虽然没法让房价反弹,却能避免行业 “硬着陆”,这才是政策的关键 ——不是保房价,是保民生、保就业。
那房价为啥还是跌?核心在 “供需” 这两个字上。
国务院公布过一组数据:全国有 6 亿栋房屋。这 “栋” 里藏着大学问 —— 农村的自建房算一栋,城市里的单元楼也算一栋。即便按最保守的估算,城市住房总量也早就超过了 “人均一套”。五八安居客研究院更具体:到 2025 年 5 月,全国 100 座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已经达到 271.8 万套,而且每个月还在以 15%-20% 的速度增加。
挂牌的房子多了,买家就有了 “挑挑拣拣” 的底气。北京一位中介说,现在一套二手房挂牌后,平均要接待 20 组客户才能成交,报价得比同小区均价低 5% 才有人看。更明显的是成交价 —— 连续 36 个月走低,有的小区一年跌了 10%,还在 “以价换量”。
这种 “供大于求” 的局面,不是短期政策能扭转的。但跌多少才合理?这就得说到一个 “硬指标”——租金回报率。
租金回报率,就是一套房子一年的租金除以房价。比如一套房卖 100 万,一年租 3 万,回报率就是 3%。这个数越高,说明房子 “性价比” 越高,哪怕房价不涨,靠租金也能回本。
但不同城市的 “及格线” 不一样,这里面藏着个简单的道理:风险越高,要求的回报就得越高。
一线城市核心区,比如上海内环内,地段好、租客稳定,哪怕回报率稍低也有人买,2.5% 就算及格;但要是到了远郊区,比如上海金山,房子变现难、租客少,回报率就得 3% 以上才靠谱 —— 不然谁愿意冒这个险?
二线城市,像武汉、南京,人口流入不少,但新房供应也多,租金回报率得 3%-3.5% 才行。去年武汉某区一套 150 万的房子,月租 3000 元,回报率 2.4%,挂了半年没卖掉,后来降到 130 万,回报率升到 2.7%,才被一位投资者买走。
弱二线和三线城市,比如常州、潍坊,人口增长慢,房子更难转手,回报率得 3.5%-4%。有朋友在潍坊市区有套 100 万的房,月租 2000 元,回报率 2.4%,中介说 “想卖得降到 70 万,回报率才能到 3.4%,才有人问”。
四线城市和小县城更严格,回报率得 4%-5.5% 以上。西部某县城,一套 80 万的房子,月租 1500 元,回报率才 2.25%,挂了一年没成交。当地人说,“县城年轻人都去市里了,房子没人接,租金再低也没用”。
算租金回报率的时候,还有个细节得注意:房租可能会降。
这两年不少投资客 “被套”,手里的房子卖了亏太多,就先租出去 “回血”。某租房平台数据显示,全国出租房数量两年内涨了 35%,供大于求,租金自然往下走。深圳一位房东说,去年能租 5000 元的两居室,今年 4500 元还得包物业费,“不然租客就跑了”。
加上保障房、长租房越来越多,租客选择多了,议价空间更大。所以算房价底部时,保守点可以把现在的租金打个 7-8 折。比如一套房现在月租 2500 元(年租 3 万),按三线城市 3.5% 的回报率算,原本 100 万的房子该值 85.7 万;但如果租金降到 2000 元(年租 2.4 万),合理价格就成了 68.5 万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照这么算,我家房子还得跌不少,是不是该赶紧卖?”
其实不用慌。房价的 “底”,从来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,而是 “人” 决定的。
像长三角、珠三角的一些城市,每年都有几十万年轻人流入,刚需摆在那儿,房价跌到位后,总会有人接盘。去年杭州萧山区,一套 180 万的房子跌到 150 万,回报率从 2.3% 升到 2.8%,很快被一对新婚夫妇买走 —— 他们不是投资,是真的需要住。
但要是人口持续流出的小地方,比如东北某些县城,房子供远大于求,哪怕回报率达标,也可能没人买。这时候就得想清楚:房子是用来住的,还是炒的?如果是自住,只要负担得起,跌不跌影响不大;如果是投资,就得掂量掂量 —— 未来能不能租出去,能不能卖掉。
说到底,现在的楼市正在经历 “挤泡沫” 的过程。过去那种 “买了就涨” 的时代过去了,取而代之的是 “理性回归”—— 房子的价值,慢慢和租金、人口、配套挂钩。
政策的作用,不是把房价 “抬回去”,而是让这个过程更平稳:不让开发商突然爆雷,不让银行出风险,不让普通人因为房价暴跌而生活受太大影响。这就像给沸腾的水 “开盖放气”,虽然水温在降,但不会一下子泼出来烫伤人。
如果你正在看房,不妨算算租金回报率,看看所在城市的人口流动趋势,再结合自己的需求做决定。买房不是赌大小,是选一种生活 —— 合适自己的,才是最好的。
你家的房子,按这个方法算过吗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
作者声明:作品含AI生成内容
爱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